2018-06-25
面對近年年輕人上車不容易,政府實在可以參考幾年前英國推出的共享產權房屋計劃。目前年輕人上車不容易,主要原因在於付了租金,就儲不到錢用作置業首期,參考倫敦的方案,當地年輕人可以用5%- 10%的首期,購入一個單位,而他們並不是購入全部業權。政府讓他們按自己能力,選擇購入一部分業權,他們需要付上租住房屋餘下業權的租金,之後有錢才購入餘下業權。租金比市場價低,約是樓價的2.75%。到用上官方網頁的計算機,舉例說一個23萬英鎊的物業,合資格的年輕人可以先買入40%的業權,付上5%的首期,就是用4,700英鎊,買入94,000英鎊的業權。每個月供款就是900英磅,另外付上300英鎊及100英鎊作為行政費。當他們經濟許可,一步步可以購入餘下業權。如果應用在香港,年輕人變相可以用不到十萬元,加上一萬元的每月開支,擁有自己的物業。
倫敦市政府對購入這類物業申請人的要求是家庭總收入不多於八萬英鎊 (住在倫敦的不多於九萬英鎊),加上未能在私人市場找到合適房屋,以及沒有持有物業。根據當地調查顯示,有關計劃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參與,30歲以下佔46%。林鄭月娥早前提出的首置上車盤是好的概念,如果有金管局、銀行和政府承包了按揭,及引入英國這個方案,相信在幾年內能解決不少年輕人上車的困境。有些人會質疑成效和認為變相幫助年輕人置業,其實當中一些條款可以防止有關情況發生,例如不能隨便裝修,不能出租,有關單位的地理位置不是市中心等。而且政府也有優先權購入住房,確保了一定數目的單位不在自由市場流通。
當地政府也非常進取,定期舉辦 Home Show,為年輕人解答上車疑難。房委會不妨在未來也參考,邀請中介公司、專業的銷售和物管代表,在社區會堂設置展覽,並舉辧新居屋參觀。倫敦市長最新推出的房策就有建議,公營房屋可以由政府機構、社區組織、市政府及私人發展商參建,運房局和發展局不妨作參考,在未來公營房屋中引入不同持份者參與其中。
如果土地大辯論重要,思考如何盡快幫助年輕人找到理想家園也很重要。年輕人到了適當年齡,不應該還在討論香港用地的選項,而是了解手上的錢,是否足夠給首期,壓力測試是什麼以及住在哪裡最合適。